日期:2025-07-17 12:54:11
人物名片
余小东,男,汉族,河南洛阳人。2002年12月入伍,2007年6月入党,某集团军某旅通信修理技师,二级军士长军衔。入伍23年,先后被评为“优秀士兵”5次,集团军“优秀共产党员”2次,荣获嘉奖3次,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,所在班级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。
精益求精,淬炼过硬本领
在地表温度超过40℃的装甲车间里,总有一个身影在装备之间反复穿梭,专注地排查故障——他就是通信修理技师余小东。
在一次演习任务进入关键阶段,某型超短波电台突然无法进入系统,整个指挥链路面临瘫痪。厂家技术团队紧急到场,却因缺乏专用检测设备束手无策,现场气氛骤然紧张。
余小东闻讯赶来,在无专业工具的情况下,仅凭经验展开排查,在厂家技术员质疑的目光中,用一个万用表便完成抢修。当指挥系统重新上线时,厂家技术总监握着余小东的手感叹:“我们带着全套检测方案都没解决的问题,您靠经验就秒杀了!”
余小东深知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。面对复杂的通信装备系统,他把自己“钉”在车间,常常忘记了饭点。白天,他对照电路图在仪器设备间逐一摸排故障;夜晚,挑灯研读专业书籍,整理修理笔记。
为攻克某新型通信设备原理,余小东主动向厂家求教,反复拆解重组百余次,最终彻底摸清每一处细节,被战友誉为“活电路图”。
正是这份对技术的执着,让余小东从“门外汉”成长为精通数十种车型排障技术的“行家里手”。
入伍23年,余小东排除疑难故障千余处,保障上级演训演习车辆500余台次,先后取得9型装备中修能力认证资格,1篇研究成果在陆军强军网上发表,并参与编修《通信装备维修手册》《通信装备教案汇总》,独创的“天线接引法”在陆军范围内推广应用。
愈挫愈勇,彰显顽强斗志
过硬的本领,让余小东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竞技舞台。2024年,集团军组织修理专业比武,作为旅里年龄最大、兵龄最长的选手,他迎难而上,主动报名参加。
备赛期间,余小东制定了严苛计划:每天坚持5公里负重训练弥补体能短板;针对新型装备维修弱项,主动联系厂家请教,并将30多个典型故障案例制成便携卡片随时学习。遗憾的是,首次比武未能取得名次。
回到单位后,余小东没有气馁,而是以归零心态重新出发。他扎根资料室三个月,将20多本专业手册翻得卷了边,手绘了上百张电路图。为了验证一个信号传输原理,他曾在维修车间连续工作36小时,直到完全吃透技术要点。
今年,余小东再次披甲上阵。教案字斟句酌,改了一版又一版,密密麻麻的红蓝批注将修理细节精确到秒,总结的“一听二查三测”法更是让考官眼前一亮;蒙眼拆装误差控制在3秒以内,形成绝对的肌肉记忆;独创的检修方法更是将排障时间压缩至标准时间的三分之一。
比赛当天,面对全集团军修理精兵,余小东沉着应战。在通信装备快速抢修课目中,仅用38秒便捕捉到异常信号特征,并将信号信噪比优化98%,大大提升捕捉有效信号的速度和效率,最终以953.96的高分斩获通信修理专业第一名,领先第二名20余分!
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,是300多个日夜的持续攻关,是62本写满批注的专业笔记,是13把用坏的焊枪,以及无数个不眠之夜。
薪火相传,厚植成才沃土
作为班长,余小东不仅是技术上的带头人,更是团队的“主心骨”。余小东深知“独木不成林”的道理,他创新推出“三带三练”培养模式:带着问题练思维、带着故障练手法、带着压力练心理。每周雷打不动组织“技术夜校”,在车间里支起“移动讲台”。
余小东将二十多年积累的维修笔记整理成12本《通信装备故障排除手册》,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,先后培养百余名技术骨干,所在班级23人入党、2人提干考学、10人走上骨干管理岗位。
2023年,班内成员李冬备战集团军“红色尖刀”维修专业比武。余小东化身“行走的教科书”,将二十多年练就的维修“绝活”悉数传授。
“通过观察场强判断装备损伤程度”、“听通联侧音强弱锁定电台故障点”…… 这些快速精准定位故障的秘诀,成为李冬的“制胜法宝”。
最终,在强手如林的集团军“红色尖刀”比武场上,面对种种刁钻、隐蔽的预设故障,李冬凭借从余班长那里学来的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硬功夫,沉稳冷静,快、准、狠地直击故障核心,成功摘得该专业比武的桂冠。
从青涩新兵到技术大拿,从普通战士到模范班长,余小东将青春奉献给通信修理事业,用行动践行着“保障畅通、使命必达”的庄严承诺,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上,熔铸了一颗永不生锈的“通信兵芯”。
(来源:枕戈观澜)
广禾配资-配资杠杆之家-配资公司app-网上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